面對全球暖化加劇與極端氣候頻仍,國際社會正加速推動減碳與調適行動。聯合國於《2024 年永續發展目標報告》中指出,儘管自 2021 年起全球氣候融資增加 30%,2022 年已達 1,159 億美元,實現已開發國家每年籌措 1,000 億美元的承諾,但同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創新高,達 574 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若要將升溫幅度控制在 1.5°C 以內,2030 年前須減少 42% 排放;然而依現行各國政策推估,全球升溫恐將超過 3°C,減碳挑戰依舊嚴峻。
在此國際趨勢下,臺灣雖無法以締約方身份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相關機制,仍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響應全球氣候行動。透過中央部會、地方城市、產業界、學術機構與公民社會的跨域合作,我國持續拓展多邊與雙邊交流,參與氣候談判議題、推動技術與資金合作,並分享在能源轉型、環境保護與淨零實踐上的經驗。
藉由參與氣候公約、舉辦國際論壇、回應全球氣候評比、推動夥伴合作及資訊共享,臺灣展現對全球氣候治理的持續投入與實質貢獻,強化在國際氣候行動中的能見度與影響力,與世界各國共同邁向永續、低碳與具韌性的未來。
掌握氣候公約進展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挑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與《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 架構下的年度締約方大會 (COP) 持續推動各項決策與行動,形成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進程。
積極參與氣候公約
氣候變遷正重新定義全球發展的脈動,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經濟轉型與社會韌性的核心議題。面對這一共同挑戰,臺灣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以前瞻視野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機制,持續以具體行動回應全球減碳目標。
國際氣候行動比較
面對全球淨零排放的共同目標,各國積極推動減碳政策與能源轉型,以落實氣候行動並強化國際合作。為促進資訊透明與政策比較,國際間建立多項氣候評比與資料庫,用以觀察各國在排放管理、能源使用與政策執行的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