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新目標:永續發展的實踐與挑戰-【成大場】
(臺南市大學路1號-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B1)
我國自主依循氣候公約規範,跨部會研擬臺灣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NDC3.0)草案,本活動邀集產業、NGO及青年代表,以「減碳新目標:永續發展的實踐與挑戰」為題進行分享及討論。
溫育勇組長(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首先說明我國目前設定之減碳新目標與「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推動方向。為促進青年學子交流與參與,活動採用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的 En-ROADS 氣候模擬器,引導與會者以全球決策者視角,調整包含能源供給、碳定價、能效提升、碳移除與農業排放等 17 項政策因子之推動強度。統計本場次27位青年世代線上填寫結果顯示,對潔淨能源、運輸能源效率政策、森林砍伐管制展現高度支持,碳定價策略亦獲中度支持,該決策結果輸入En-ROADS氣候模擬器後,顯示世紀末全球升溫可以從現況推估之3.3°C降至2°C,充分展現青年對減碳行動潛力與責任之認知。

吳治達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聚焦於運用地理人工智慧(Geo-AI)與多源遙測技術進行碳管理,響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其實踐案例包含運用無人機估算成功大學校園綠地的碳匯量,並建置資訊平台,透過產官學的合作,蒐集與分析嘉義市碳匯資料,並評估都市公園、行道樹、校園綠地的碳匯效益,創造社會價值與影響力。

陳慶瑜副理(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永續發展部),身為成功大學校友,致力於透過創意與科技創新推動低碳轉型,加速實現減碳目標,擴大價值鏈永續影響力,並分享日月光在實踐永續發展上的作為,包含推動循環經濟、能源管理、溫室氣體盤查等,亦重視數位及永續人才的培育。

涂菀茜秘書長(臺南市兒童及少年代表協會),以「淨零交通轉型的公民實驗」為題,指出臺南市公車系統交通問題,包含公車站點與班距不符需求、轉乘不便、步行環境不佳等。針對在地的交通問題,提出向公部門倡議,包含簡化公車LED顯示器資訊,並推動司機實施「指差確認」以確保交通安全。

柯盈如共同創辦人(國立成功大學永續創新社)分享,青年世代的永續行動。她認為「願意」是帶來改變的起點,將意願化為「行動力」,讓永續成為日常,過往其團隊曾舉辦「永續放空生活節」,統計活動的碳排放量,並決定發起「蔬食行動計畫」為碳排負責。


- 電話:(02)2577-4249 #349
- Email:reina@mail.tca.org.tw
- 聯絡人:林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