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內容區塊[快捷鍵Alt+C]
:::

建構新世代的國家希望工程:氣候治理與綠領培育

會議時間
114年03月13日10:00至12:00
會議地點
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 台灣綠能公務發展協會
  • 台大氣候行動社
  • 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
  •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永續發展與民主治理平台
  •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
主講人

彭啓明部長(環境部)

主持人

林子倫主任(臺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參與人數

現場113人次,線上觀看1805人次

指導單位

環境部

本活動聚焦於台灣邁向淨零轉型的整體戰略、社會公正和未來人才需求。集結政府、產業、公民社會與青年行動的多元力量,不僅由彭啓明部長(環境部)詳述國家減碳政策與旗艦計畫,強化國際減碳決心,也透過陳惠萍創會理事長(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分享如何確保弱勢群體在綠能轉型中不被遺落,展現創新公益與社會共融;同時,周志宏副總裁(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則說明企業如何將永續融入經營,落實高標減碳目標並深化綠色人才培育;葉欣綠社長(台灣大學氣候行動社)則代表青年,分享校園推動資源盤點與調適行動,彰顯世代在氣候與永續議題上的積極參與。會中不僅針對國際趨勢、碳定價機制與技術實踐做全方位交流,更強調「人」才是轉型關鍵,呼籲全民參與、產官學跨界合作。整體而言,本次座談會不只是政策宣導,更是匯聚多元力量、共塑台灣淨零轉型願景與行動動能的國家級對話平台。

彭啓明部長(環境部)分享環境部在垃圾減量、廢棄物轉能源、空污控管、環評制度等多面向工作,並聚焦全球暖化加劇及台灣高溫新紀錄帶來的減碳壓力。台灣已設定新階段減碳目標,並啟動20項旗艦計畫強化六大部門減碳力道。針對碳費開徵與總量管制,說明制度細節與配套措施。強調淨零人才需求暴增,政府將聯合產官學設立人力培訓中心及大聯盟,推動跨域進修與職涯轉型,協助3,500人次投入高薪綠領領域,回應未來龐大永續就業需求。

彭啓明部長演講
彭啓明部長演講
彭啓明部長演講

陳惠萍創會理事長(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以「不遺落任何人」為核心,介紹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如何結合企業、公益及永續理念,推動綠能減碳措施,提升社會弱勢的能源公平。協會創新模式包含:太陽能發電收益回饋弱勢(如「種福電」)、協助社福汰換高耗能設備並產出碳權,以及企業贊助支持綠色庇護工場等。此外,協會已完成超過50項專案,捐贈5700多片太陽能板,惠及1.3萬名弱勢者。展望2030年,協會目標擴展100項行動、深化在地淨零文化,並推動性別平等與專業培訓實現公正轉型。

周志宏副總裁(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闡述台達電如何將「環保 節能 愛地球」落實於經營核心,積極響應SBT、RE100等國際減碳倡議,承諾203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及大幅降低範疇1-3碳排。台達電推動綠建築、內部碳定價機制、節能專案,營收已與碳排脫鉤。2023年企業自發節電與減碳成效卓著,長期累積4億度節能、減碳31.3萬噸。此外,台達電持續透過建築師培訓營、ESG人才學習地圖等,自1990年起深耕專業綠領人才培育,持續強化組織永續競爭力與社會影響力。

葉欣綠社長(台灣大學氣候行動社)說明臺大氣候行動社是一個以推動氣候議題為核心的學生自發組織,自2017年成立以來,積極倡議學校落實責任投資,並帶領同學關注校園與社會的永續發展。該社團不僅成功促成臺大撤資於化石燃料和高污染產業,成為全亞洲首間實現「責任投資原則」的大學,更不斷擴展行動範疇,以校園社區為單位,透過各式工作坊與學生資源盤點,強化臺大校園因應氣候災害的韌性,並呼籲大學各科系主動結合永續理念,推動全校、全社會協力應對氣候危機。

會議合照
會議合照
會議合照
網站顏色切換 深色模式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