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內容區塊[快捷鍵Alt+C]
:::

因應極端氣候:以氣候服務驅動韌性調適

會議時間
114年05月28日14:30至16:30
會議地點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3樓1301多媒體教室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 台灣綠能公務發展協會
  • 台大氣候行動社
  • 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
  •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永續發展與民主治理平台
  •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
主講人

程家平前署長(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主持人

林子倫主任(臺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與談人

羅敏輝教授(臺大大氣科學系)、林孟慧前委員(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李知航總經理特助及市場開發部經理(天氣風險公司)

參與人數

現場31人次,線上觀看941人次

指導單位

環境部

本活動以「氣候服務驅動韌性調適」為核心,聚焦在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對社會與產業帶來的嚴峻挑戰,並強調臺灣作為複合型巨災高風險區亟需跨領域協作。程家平前署長(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介紹如何響應國際氣候服務框架(GFCS),透過資料開放、公私協力、法規修訂與國際合作,強化氣象產業發展與韌性治理。羅敏輝教授(臺大大氣科學系)則展現跨域教學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學生將氣候科學運用於調適實踐,促進人才與產業的永續鏈結。林孟慧前委員(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強調完善的氣候服務需結合同理、資料、技術、市場、法規和社群參與,打造包容共創的在地平台,以支援決策、提升全社會調適力。來自產業面的李知航總經理特助及市場開發部經理(天氣風險公司)則說明,除提供氣象防災、能源與產業預測解決方案外,亦積極導入B2B策略、AI整合和國際數位化管理,以回應淨零轉型、再生能源、市場競爭等新興趨勢。整場活動展現政府、學術、產業與社群多元攜手,為臺灣建構前瞻、韌性且以合作為本的氣候服務生態體系,提升社會、產業與決策因應氣候衝擊的能力。

程家平前署長(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聚焦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對人類生存和永續發展的嚴峻威脅,強調臺灣因地理環境成為高風險複合型災區。中央氣象署積極推動氣候服務,落實世界氣象組織GFCS框架,致力於數據轉譯與決策支援,同時推進氣象產業的法規修訂、資料開放與國際合作,以公私協力建構更有韌性的國家氣候治理機制。

羅敏輝教授(臺大大氣科學系)介紹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強調以跨領域實作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能夠解決氣候難題的多元人才。該學程包含議題實作、校園調適企劃等主題,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實習和研究,強化科學知識與實務連結,讓學生能在生態、產業與社會領域創新應對氣候挑戰。

林孟慧前委員(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則分享「氣候服務」作為支援決策、促進行動的協作平台,不僅需要技術發展,更重視資料共享、法規、市場與社群共同參與。她指出臺灣氣候服務面臨跨部門整合、能力建構及人才市場偏重減緩等挑戰,呼籲建立包容、在地且共創的氣候服務平台,讓各類決策和行動都能獲得所需的知識與支持。

李知航總經理特助及市場開發部經理(天氣風險公司)則從產業角度剖析氣候服務生態系,說明民間業者如何運用氣象與氣候資料提升防災、空氣品質預警、能源預測及產業風險管理效率,協助不同產業主動適應氣候挑戰。天氣風險公司則積極推動產品導向、AI整合、國際化和B2B策略,強化競爭力,並呼應再生能源與淨零轉型帶來的產業商機與挑戰。

活動合照
活動合照
活動合照
網站顏色切換 深色模式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