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中華民國溫室氣體國家報告圖1-執行摘要-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
執行摘要
- 
	圖 1-2022 年各類溫室氣體排放占比PDF
 - 
	圖 2-臺灣1990 至2022 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移除量趨勢PDF
 - 
	圖 3-臺灣1990 至2022 年清冊部門別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PDF
 - 
	圖 4-溫室氣體排放淨零路徑PDF
 
第一章
- 
	圖1.1-1-臺灣中央政府現行組織圖PDF
 - 
	圖1.1-2-臺灣地方行政區域簡介圖PDF
 - 
	圖1.2-1-臺灣人口成長趨勢PDF
 - 
	圖1.3-1-臺灣全島地形圖PDF
 - 
	圖1.3-2-都市土地及非都市土地(國家公園土地)之使用情形(左圖:都市計畫土地使用面積比例-土地使用分區別;右圖:非都市計畫土地使用面積比例-土地使用分區別)PDF
 - 
	圖1.4-1-臺灣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PDF
 - 
	圖1.6-1-2024 年全國整體能源供給結構PDF
 - 
	圖1.6-2-2024 年全國發電結構PDF
 - 
	圖1.8-1-建築能效標示圖例PDF
 - 
	圖1.8-2-公有新建建築強制導入建築能效評估之預定時程PDF
 - 
	圖1.10-1-臺灣森林林型分類PDF
 
第二章
- 
	圖2.1-1-臺灣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準備程序PDF
 - 
	圖2.2-1-臺灣1990 至2022 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移除量趨勢PDF
 - 
	圖2.3-1-2022 年各類溫室氣體排放占比PDF
 - 
	圖2.3.1-1-臺灣1990 至2022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趨勢PDF
 - 
	圖2.3.2-1-臺灣1990 至2022 年甲烷排放量趨勢PDF
 - 
	圖2.3.3-1-臺灣1990 至2022 年氧化亞氮排放量趨勢PDF
 - 
	圖2.3.4-1-臺灣1993 至2022 年氫氟碳化物排放量趨勢PDF
 - 
	圖2.3.5-1-臺灣1999 至2022 年全氟碳化物排放量趨勢.PDF
 - 
	圖2.3.6-1-臺灣1999 至2022 年六氟化硫排放量趨勢PDF
 - 
	圖2.3.7-1-臺灣1999 至2022 年三氟化氮排放量趨勢PDF
 - 
	圖2.4-1-臺灣1990 至2022 年清冊部門別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PDF
 - 
	圖2.4.1-1-臺灣1990 至2022 年能源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PDF
 - 
	圖2.4.2-1-臺灣1990 至2022 年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PDF
 - 
	圖2.4.3-1-臺灣1990 至2022 年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PDF
 - 
	圖2.4.4-1-臺灣1990 至2022 年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及林業部門碳移除量趨勢PDF
 - 
	圖2.4.5-1-臺灣1990 至2022 年廢棄物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PDF
 
第三章
- 
	圖3.2.1-1-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組織架構圖PDF
 - 
	圖3.2.1-2-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圖PDF
 - 
	圖3.2.1-3-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組織架構圖PDF
 - 
	圖3.2.1-4-氣候法部會分工推動架構PDF
 - 
	圖3.2.2-1 氣候法架構圖PDF
 - 
	圖3.3.1-1-臺灣溫室氣體減量路徑圖PDF
 - 
	圖3.3.2-1-製造部門近年行動方案執行成果摘要PDF
 
第四章
- 
	圖4.2-1-溫室氣體排放淨零路徑PDF
 - 
	圖4.3-1-溫室氣體排放路徑預測流程PDF
 - 
	圖4.3.1-1-總人口成長趨勢(高、中及低推估情境)PDF
 - 
	圖4.3.1-2-太陽光電累計設置量目標PDF
 - 
	圖4.3.1-3-離岸風電累計設置量目標PDF
 - 
	圖4.3.1-4-地熱累計設置量目標PDF
 - 
	圖4.3.1-5-小水力累計設置量目標PDF
 - 
	圖4.3.2-1-能源部門(自用)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推估流程圖PDF
 - 
	圖4.3.2-2-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推估流程圖PDF
 - 
	圖4.3.2-3-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推估流程圖PDF
 - 
	圖4.3.2-4-商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推估流程圖PDF
 - 
	圖4.3.2-5-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推估流程圖PDF
 - 
	圖4.3.2-6-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推估流程圖PDF
 - 
	圖4.3.2-7-環境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推估流程圖PDF
 
第五章
- 
	圖5.1.1-1-臺灣全年平均氣溫距平值變化趨勢(6 個百年測站)PDF
 - 
	圖5.1.1-2-臺灣全年平均氣溫距平值的未來變化趨勢(CMIP6 氣候模式)PDF
 - 
	圖5.1.1-3-臺灣未來氣溫模式推估趨勢分布圖PDF
 - 
	圖5.1.1-4-臺灣(左)冬季與(右)夏季長度的歷史與未來變化模擬(CMIP6 氣候模式)PDF
 - 
	圖5.1.2-1-臺灣海峽長期海溫變遷趨勢(摘自Lee et al., 2021)PDF
 - 
	圖5.1.3-1-歷史與不同GWL 下臺灣平均(上)溼季與(下)乾季的降雨空間變化PDF
 - 
	圖5.1.3-2-(左)暖化情境下推估世紀末的春季CDD的變化(單位:日年)。(右)GWL全臺平均的重現期年最大1日暴雨強度PDF
 - 
	圖5.1.4-1-RCP8.5情境下,21世紀中(黃色)與世紀末(紅色)的(a)影響臺灣颱風頻率、(b)強颱頻率、(c)近中心最大風速、(d)距中心200km內平均雨量的模擬結果PDF
 - 
	圖5.1.4-2-臺灣未來氣溫模式推估趨勢分布圖PDF
 - 
	圖5.1.4-3-臺灣平地高溫超過36℃日數未來推估變化(CMIP6模式)PDF
 - 
	圖5.1.4-4-自1910年至2021年每年雨量超過(a)大雨門檻80毫米、(b)豪雨門檻200毫米及(c)大豪雨門檻350毫米總日數之距平時間序列圖。各測站氣候值為1961年至1990年之平均。線條顏色分別代表北部(紅色)、中部(綠色)、南部(黃色)、東部(紫色)、山區(咖啡色)、外島(淺藍色)及6個百年測站(灰色)PDF
 - 
	圖5.1.4-5-夏季午後對流發生頻率及降水強度特徵,使用臺灣地面測站資料(1961年至2012年間)PDF
 - 
	圖5.1.4-6-於RCP8.5情境下HiRAM-WRF動力降尺度於世紀末的夏季(6-8月)午後對流降雨頻率及強度推估。斜線區域代表該變化通過90%可信度統計檢定PDF
 - 
	圖5.1.5-1-(左2圖)空品不良(臭氧)日數在秋冬兩季的日數與(右2圖)暖化情境下(GWL4℃)的日數變化模擬結果PDF
 - 
	圖5.1.6-CMIP6 暖化情境說明PDF
 - 
	圖5.2.1-全臺灣危害分布圖PDF
 - 
	圖5.2.2-不同氣候變遷情境下連續不降雨日數增減情況PDF
 - 
	圖5.2.3-全球暖化程度不同情境下最小人口統計區之坡地災害風險PDF
 - 
	圖5.2.4-1-氣候變遷影響下流量變化率 (%)PDF
 - 
	圖5.2.5-1-全球暖化程度1.5℃(上圖)及2.0℃(下圖)海平面上升情境下,臺灣海岸溢淹面積占比前三名縣市PDF
 - 
	圖5.2.6-1-未來氣候情境下 (RCP8.5) 水稻及玉米產量改變率PDF
 - 
	圖5.2.7-1-氣候變遷下臺灣地區溫濕度指數 (THI) 變化趨勢PDF
 - 
	圖5.2.8-1-AR6 全球暖化程度之文蛤養殖漁產業高溫危害變化率PDF
 - 
	圖5.2.9-SSP1-2.6 及SSP2-4.5 推估2040 年劍尖槍鎖管資源趨勢PDF
 - 
	圖5.2.10-AR5 RCP4.5 臺灣天然森林的分布與未來三階段變化圖PDF
 - 
	圖5.2.11-CMIP6 預測未來全球海洋生物量的變化趨勢PDF
 - 
	圖5.2.12-溫度與重鬱症發病率的反應曲線長期暴露於溫度和重鬱症發病率的劑量反應曲線PDF
 - 
	圖5.2.13-全臺生理等效溫度 (PET) 分布圖PDF
 - 
	圖5.2.14-城鄉土地利用衝擊PDF
 - 
	圖5.3.1-國家氣候變遷調適分工架構PDF
 
第六章
- 
	圖6.1.1-1-臺灣最新一期「科技發展策略藍圖」PDF
 - 
	圖6.2-1-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測站分布圖PDF
 - 
	圖6.2-2-地球同步與繞極軌道衛星所產製各種衛星衍生產品PDF
 - 
	圖6.2-3-臺灣氣象雷達觀測網PDF
 - 
	圖6.2-4-臺灣海象監測網PDF
 - 
	圖6.2-5-臺灣氣候服務聯盟於 2021 年 8 月 20 日舉行第 1 屆會員大會PDF
 
第七章
- 
	圖7.2.1-1-國合會在馬紹爾群島執行之「馬紹爾家戶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計畫」,計畫人員舉辦家戶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計畫PDF
 - 
	圖7.2.1-2-國合會在馬紹爾群島執行之「馬紹爾家戶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計畫」,馬紹爾電力公司赴民眾家中進行電力稽查PDF
 - 
	圖7.2.2-1-國合會在緬甸執行之「緬甸鄉村微集中式供電站先鋒計畫」,村民與工作團隊慶祝供電站完成設置PDF
 - 
	圖7.2.3-1-國合會在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執行之「農業因應氣候變異調適能力提升計畫」,辦理田間觀摩會分享如何運用農業氣象資訊進行栽培管理決策PDF
 - 
	圖7.2.3-2-國合會辦理之「循環農業推廣研習班』(亞太專班)」,與訓學員參訪生物碳田間應用PDF
 
第八章
- 
	圖8.1.1-1-氣候變遷調適教育教學聯盟運作機制PDF
 - 
	圖8.1.1-2-第四屆 SDGs 生態城鄉實踐跨校交流工作坊PDF
 - 
	圖8.1.1-3-水資源領域教學聯盟生活實驗室「灌溉與排水工程」課程PDF
 - 
	圖8.1.1-4-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金獎碳治郎「偵碳觀點」PDF
 - 
	圖8.1.3-1-教育部教育推動架構圖PDF
 - 
	圖8.3.1-1-「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組」社會願景對話PDF
 - 
	圖8.3.1-2-「能源轉型白皮書」第三階段公民工作坊PDF
 - 
	圖8.3.1-3-「氣候公民對話平臺」視覺化政策資訊PDF
 - 
	圖8.3.2-1-總統與副總統於世界地球日活動出席情形PDF
 - 
	圖8.3.2-2-臺灣指標建築物響應「地球一小時」PDF
 - 
	圖8.3.2-3-青年抗暖大遊行PDF
 - 
	圖8.3.2-4-第2 屆「RE10x10 綠電論壇」PDF
 - 
	圖8.3.2-5-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成立大會PDF
 - 
	圖8.3.2-6-青年與國家氣候願景論壇PDF
 - 
	圖8.3.2-7-花旗台灣青年氣候培力行動PDF
 - 
	圖8.3.2-8、氣候股長專案於各級學校推動氣候變遷教育PDF
 
- 發布單位:環境部
 - 發布日期:114-10-27
 - 檢視更新日期:1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