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中央內容區塊[快捷鍵Alt+C]
EN
熱門搜尋:
關閉搜尋
:::
環境部門

我國環境部門西元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2.7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e),占全國總排放量約0.94%,主要排放源已由早期的掩埋處理轉為污(廢)水處理。

-滑鼠移到圖上可顯示個別排放量,也可於圖片下方點選查看各業別的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2024年版)」,排放統計資料更新自1990至2022年,依IPCC第5次評估報告(AR5)之溫暖化潛勢值(GWP)計算。

第一期環境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2016-2020)

執行成果

自2016年至2020年共活化既有掩埋場44.1萬立方公尺,並透過獎勵掩埋場沼氣發電,截至2020年底累計減少32.1萬公噸CO2e,且持續發展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至2020年底全國污水處理率已提升至64.5%。另為減少堆肥處理過程溫室氣體排放及擴大再生能源,臺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並於2019年開始營運,每年可處理3萬噸廚餘,累積發電量已達334.1萬度。


檢討分析

透過獎勵掩埋場發電、提升生活污水處理率及推動能資源回收等減排措施,具顯著執行成效,並達成部門第一期階段管制目標。未來部門將以主要排放源污(廢)水處理之溫室氣體減量為優先工作,同時推動廢棄物能資源化,以持續積極減少部門之排放量。


精進作為

未來除延續過去推動策略外,因應長期淨零排放願景,將優先污(廢)水處理減量,同時推動廢棄物資源化,以持續減少部門之排放量。此外,並鼓勵研發污(廢)水處理、廢棄物資源化、水回收再生及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等創新技術,以逐步邁向淨零排放。

第二期環境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2021-2025)

環境部門202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為2.564 MtCO2e​​,等於相較2005年減少65.02%。為了達到上述目標,行政院於2022年9月16日核定第二期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推動以下策略:

WASTE
廢棄物能資源化
  • 掩埋場沼氣回收
  • 興建廚餘生質能源廠,減少廢棄物生物處理排放
  • 推動事業廢棄物燃料化
SANITARY SEWAGE
生活污水減量
  • 持續提升污水處理率
  • 推動污水廠設置污泥厭氧消化處理設施
  • 研擬污(廢)水廠沼氣回收申報系統
BUSINESS WASTEWATER
事業廢水減量
  • 建立本土排放係數
  • 推動特定行業廢水廠設置厭氧處理設施
2023年環境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成果報告

各部門每年都會發布「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成果報告」,說明各項減碳策略的推動進度,一起來看看環境部門2022年各項策略推動進度所帶來的效益!


廢棄物能資源化
880公噸
我國衛生掩埋場之沼氣發電,2023年減少甲烷排放約880公噸,相當於減少0.022MtCO2e
2萬7,000公噸
臺中市外埔生質能廠2023年廚餘進廠量約2萬7,000公噸(約74 公噸/日),累積廚餘進場量為10萬1,284.25公噸
78萬噸
2023年廢棄物燃料使用量達78萬噸,其中包含固體再生燃料33萬噸

生活污水減量
70%
全國污水處理率達70%
92.0%
大型二級污水廠採厭氧消化之處理污水比率達92.0%
0.059MtCO₂e
累計訪查10座污水廠,後續建立沼氣回收申報機制,初步估計每年可回收沼氣6.8百萬立方公尺,約等於減量0.059MtCO2e

事業廢水減量
7家
為建立本土排放係數,目前已建立7家造紙業廢水場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
2場次
辦理厭氧處理、污泥厭氧消化及沼氣回收之實務操作講習與經驗交流會議2場次
我有意見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