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供需
目前的能源使用
以何種類別為大宗?
為了滿足我們日常生活、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各種需求,能源非常的重要。在能源使用上主要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直接燃燒使用(如煤、油、氣等);另一種方式則是先轉換為電力後再使用。專家們在計算能源使用量時,會用「公秉油當量」來計算。
2024年全國能源總供給為13,080萬公秉油當量,較2022年減少約79萬公秉油當量,減幅0.6%。
能源總供給結構中,自產能源占3.5%,進口能源占96.5%,相較2014年之98.1%,已有逐年下降之趨勢。
若按能源別分,煤及煤產品占28.5%、原油及石油產品占43.7%,天然氣占21.6%,生質能及廢棄物占1.3%,慣常水力占0.3%,核能占2.7%,地熱、太陽光電及風力占1.9%。
*「公秉油當量」是衡量能源消費量常用的單位,以1公秉原油燃燒產生的能量做為基準。
哪個部門能源需求最多?
2023年的能源需求統計顯示,工業部門占比最高,使用了33%的能源。非能源消費占了24%,運輸部門則使用了17%。因此,我們未來最重要的是提升能源效率與推動低碳技術,轉向對環境更友善的方式。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能源統計專區
部門電力消費
工業部門一直是台灣最大的用電項目,其次是我們的住宅與服務業部門。隨著生活越來越進步,住宅與服務業的用電量需求也跟著增加。因此,我們需要推廣節能的方法,使用更省電的設備,並且幫助大家養成節電的好習慣,實現低碳轉型的目標。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能源統計專區
未來的能源使用將改以何種類別為主?
未來我們的用電量會愈來愈多喔!因為現在很多東西都朝向「電氣化」發展了!像是電動機車取代傳統機車、電磁爐取代瓦斯爐……等等。用電有什麼好處呢?不只比較有效率、污染更少,最重要的是電力可以完全使用乾淨的再生能源來產生喔!因為這個趨勢,預計從2023年開始的十年內,台灣的用電量會增加到現在的1.3倍。這個數字是不是很可觀呢?
發電方式朝什麼方向發展?
從2016年開始,台灣的發電方式開始改變。我們減少使用燃煤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改用污染較少的燃氣火力發電,還大幅增加再生能源發電。其中,再生能源發電量成長了一倍,主要來自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喔!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112年能源統計手冊」
你知道什麼是「能源消費密集度」嗎?簡單來說,就是看我們要產生每單位經濟產出需要用掉多少能源。好消息是:這個數字正在逐年下降!這表示我們正在用越來越少的能源,創造越來越多的經濟產出,這就是節能政策和產業轉型的成果。
工業部門使用了台灣最多的能源,但這些年來,工業界也在努力節能。過去數十年來的數據顯示,生產同樣價值的產品所需的能源,現在比以前少很多。這是因為工業界不斷改進生產方式,朝向低碳化、高附加值的產業方向發展。
可喜的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現在創造相同的經濟價值,需要的電力越來越少,這表示我們用電更有效率了!但是,目前台灣的發電還是以化石燃料為主。所以在未來,我們需要發展像太陽能、風力這樣的再生能源,朝向電力去碳化。
能源供給
目前台灣使用的能源大部分還是來自煤炭、天然氣和石油這些傳統能源,再生能源(像是太陽能、風力發電)和核能的比例還不高。未來,我們需要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減少對國外進口燃料的依賴,讓能源結構優化與永續發展。
112年能源供給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能源統計專區
能源供給比例趨勢
雖然近年來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慢慢增加了,但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會造成污染的能源還是長期占最主要的地位。為了地球的永續發展,我們需要更快地發展再生能源,同時慢慢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歷年能源供給比例趨勢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能源統計專區
預計電力消費
從2024年到2033年,台灣的用電量會穩定地持續增加。這是因為經濟發展愈好,相對的,我們需要的電力就越多。為了因應這個趨勢,我們需要加強電力基礎建設、發展再生能源,並且讓用電更有效率,這樣才能確保電力供應穩定,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預測電力消費
資料來源: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全國用電量
台灣的用電量一直在穩定增加,主要是因為工業與住宅部門用電越來越多。雖然這代表經濟在進步,但我們也要想辦法讓用電更有效率、多用一些再生能源,這樣才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照顧到環境。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要讓這片土地永續發展,就需要每個人一起努力。當我們在開冷氣、使用電器時,不妨多想一想:我們今天的選擇,將會影響下一代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從節約能源開始,為我們的後代守護這片美好的土地吧!
全國用電量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能源統計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