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內容區塊[快捷鍵Alt+C]
:::

極端高溫 全球共同面臨的氣候風險

氣候變遷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極端高溫已從過往偶發事件,逐步成為全球常態風險。根據世界氣象組織 (WMO)2025 年報告指出,2024 年為工業革命以來最熱的一年,也是全球平均溫度首次整年超過 1.5°C。

-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1850-2024
資料來源:WMO confirms 2024 as warmest year on record at about 1.55°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

聯合國《United in Science 2024》報告也指出,以當前減碳速度,全球暖化將持續發生。歐盟氣候監測機構於 7 月 11 日表示,2025 年 5 月為歷來第二熱的 5 月,無論是陸地或海洋皆如此,全球升溫持續成為新常態,且歐洲部分地區經歷 1979 年以來最乾旱的 5 月,降雨與土壤濕度都創下最低紀錄。臺灣亦觀察到類似趨勢,極端高溫頻率與強度不斷升高,促使環境部積極推動調適政策。

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冬季更短,夏季更長」正逐漸成為許多地區的氣候現實。臺灣作為島嶼型國家,受海洋與季風環流影響深遠,過去百年年均溫已上升 1.6°C。根據「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24 - 現象、衝擊與調適」中指出,如果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未來夏季可能長達 7 個月,高溫超過 36°C 的天數將增加 75 天,高溫事件除了增加都市熱島效應外,也造成熱傷害,亦有可能增加呼吸和心臟血管死亡的風險,並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心理健康問題。

極端高溫的產生,不僅是因為全球暖化墊高了氣溫基底,也與地區地形與都市化發展密切相關。臺灣都市多位於盆地地形,容易聚熱,加上水泥鋪面與建築密度高、綠覆率不足,導致都市熱島效應顯著。而高壓籠罩結合乾燥晴朗天氣條件,進一步加強太陽輻射與熱累積效果,讓夏季白天氣溫屢創新高。

為什麼夏天會越來越熱,還會更熱 ?
為什麼夏天會越來越熱,還會更熱 ?

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統計,臺灣近年高溫事件頻率與強度皆明顯上升,並已建立高溫三色燈號制度(黃、橙、紅)作為預警依據。然而,現行法規尚未將「高溫」列入《災害防救法》所界定的天然災害範疇,缺乏法定的應變與資源動員機制。這也顯示臺灣面對極端高溫風險,亟需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預防性與制度化的調適架構。

整合各界力量 成立「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

高溫衝擊的橫跨層面極廣,從健康、勞動、教育、交通、能源、都市規劃到社福體系等多元領域,所涉面向廣泛且具跨部門特性。面對如此複合性的風險挑戰,單一部門難以獨力因應。為此,環境部於本 (114) 年 6 月 3 日正式啟動成立「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成員名單),透過行動面、科學面與制度面擬定抗高溫行動路徑與規劃,從各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分工合作並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民間企業則依面對高溫需求,邀請包括實體通路、線上通路、冷氣空調、運輸服務、營造業以及寵物友善服務等不同業別共同加入聯盟,以搭建平台並負責整合各界力量。

抗高溫對策推動關鍵策略

聯盟的組織設計採分組工作機制,涵蓋政府、企業、公協會、民間團體與學術界等多元角色,強調協作與政策共創。從氣候監測、風險辨識、資料整合到行動對策演練與公共溝通,皆可在此平台中共同合作與協力完成。此舉是我國面對高溫氣候調適治理機制的重要契機。未來環境部亦將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持續合作,研議建立更能符合各調適領域需求的高溫指標體系,作為預警發佈、行動啟動與政策評估的重要依據。

聯盟組織架構及運作方式

此外,聯盟亦著眼於促進產業參與與創新,鼓勵不同業別針對自身需求與優勢發展抗熱產品與服務。例如家電通路業者推出「涼夏商品專區」、營造與建築業者研發降溫材料與工法、冷氣空調產業強化節能效能等,皆展現出企業在高溫議題上的主動作為。聯盟希望透過這類創新行動,逐步建構出「熱產業生態鏈」,促進經濟轉型與社會韌性兼顧發展。

聯盟成立宗旨

抗高溫調適行動路徑與規劃 2 制度 2 方法 2 拓展

為具體推動高溫調適作為,環境部從六個核心方向制定「抗高溫調適行動路徑」,分別涵蓋兩項制度、兩項方法與兩項拓展策略,建立應對高溫調適韌性體系。

  • (一)兩項制度
    • 1. 建立高溫應變啟動機制:114 年建立共通性高溫指標,據以啟動跨部會、跨層級抗高溫應變機制,115 年起,逐步建立各領域高溫預警指標,並強化脆弱群體調適能力。
    • 2. 試辦高溫調適對策演練 (114 年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試辦規劃):114 年規劃結合部會與雙北合作試辦,透過模擬演練累積經驗,建立高溫調適對策標準作業程序,從預警、對策行動到檢討,有效應對未來極端高溫事件。
試辦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
  • (二)兩項方法
    • 1. 試辦建置抗高溫涼適地圖 (Cool Map):與地方政府合作盤點「戶外遮蔭降溫設施」與「室內涼爽點」,包括具有良好遮蔭,可阻隔日射,以及具有蒸發冷卻,可降低氣溫之空間,以及公有涼爽點(圖書館、博物館、運動中心、活動中心、市 / 鎮 / 區公所等公共設施或場館)與合作涼爽點(廟宇、教會、超商、超市、量販店等場所),建立具無障礙、飲水、座椅與空調條件的涼適點資料庫,並整合至網站等平台,提供民眾即時查詢。
抗高溫涼適地圖
    • 2. 研擬企業抗高溫行動指引:規劃於 114 年第 4 季起,透過透過舉辦企業抗高溫行動工作坊,廣泛邀請各界參與,吸納各種創新想法與經驗,探索可行方案。115 年度研擬具體的企業抗高溫行動指引,強化勞工工作場域及戶外工作照護,後續逐步擴大推廣各企業,協助企業永續經營。
研擬企業抗高溫行動指引
  • (三)兩項拓展
    • 1. 大數據分析強化氣候關懷行動:114 年與部會及臺南市合作示範,透過跨部會資料串連,找出優先需幫助對象,辨識能源弱勢(例如獨居老人),協助減輕能源支出負擔並優先設置避暑地點。115 年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逐步擴大照護,後續逐步落實全國推動。
大數據分析強化氣候關懷行動
    • 2. 舉辦北中南抗高溫行動展:為了讓民眾共同參與及宣導抗高溫意識,環境部也規劃 7~9 月於北、中、南三地以策展形式推動公眾教育,喚起民眾行動意識,回應民眾對降溫的需求,展區涵蓋「城市抗高溫行動」、「企業產品展示」、「氣候科研與高溫預警服務」、「重點族群高溫防護」、「民間創新行動」等,北部場已於 114 年 7 月 25 日至 27 日舉行,吸引眾多民眾與企業參與,中南部展覽將於 8 月陸續登場。

展望未來,環境部將持續透過「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平台推動更多行動方案,深化制度設計、擴展社會參與,並建立常態性資料更新、警示通報與評估機制,讓臺灣在面對日益嚴峻的高溫風險中,能展現更具韌性的調適能力與社會連結力。

加入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即刻行動 !

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專區
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 成立大會
114年「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 試辦情形
從城市出發 一起體驗抗高溫行動展
網站顏色切換 深色模式
返回頁面頂端